“必然失败”

"必然失败"
——生与死的辩证法

“意识”将自己与原本的一切区别开来,开启了分裂,却又回溯性建构起一个原初的“圆满”。

每一次弥合,每一次试图将自己补全都只会加剧分裂,像物理学想要解决掉那“两片乌云”却将原本的“大厦”搞得灰飞烟灭,像放假回家终于团圆却慢慢浮现出更多难以调和的矛盾…至于精神分析和哲学?它们天天都在干翻自己好伐。

也许…“常人”没必要非去面对这些问题。像那个断臂维纳斯,解决不好的直接砍掉放那里就好,正是这一点点的“缺憾”造成了那种“只要把这里补上就皆大欢喜、就完满了”的错觉。像齐泽克那个憨笑话“千万不要减掉那两到三磅”,因为解决这个问题只会分裂出更多问题,如果只有这一个……反而更接近一个完满的状态。距离产生美,糊里糊涂才能“过好日子”……王子和公主如果还是原本那个同恶龙战斗的他们,就不可能“永远幸福的生活了下去”。

这是场终点越跑越远的、永远跑不完的、“必然失败”的马拉松;是生命本身蕴含的戏谑。

“生”就是靠着这一次次的崩塌、一次次“死亡”才成为了“生”(甚至对于一些没有“意识”的生物、就直接是靠着个体死亡来更新重建);“二十岁死八十岁埋”,是那一次次“小死”支撑着生,那些创伤断裂与痛苦是生的对立面也是最内在于生的东西。

这也可以是生命的可爱之处,这是场永不结束的马拉松,这种永不结束、永不圆满,本身又变成了一种圆满。那一次次“必然失败”变成了永不失败。

“圆满”…对人而言最后的圆满就是死亡,是回归到平静的无机质世界。如果是“永生”,那便是从未“生”过,就像你不会将千年不变的石头看做是“活的”,追求永生,追求那不变的、永恒的东西…在这个角度去看,是在求死…同样的角度“向死而生”就真的是向死而生;也许这种“死亡”也总是会不可避免的到来,就像预言的什么鬼的宇宙最后会热寂成一锅流都不会流的热汤……但在这之前,折腾,在这之前,去“必然失败”。

1 个赞

唔…本来想放在哲学区的,但感觉我这一点都不学术,就放闲聊里了。
还有当时写的时候的一段…小诗?

我为何而哭?
为我自己的垮塌而哭,
为那一次次不可避免的“出生”而哭,
但我又不是我,
是流过我的万物。

1 个赞

确实可以放哲学,不用太拘束

我帮你移动过去哦

1 个赞

写得不赖,有点意境

我自觉弱小,我翻开书页,我唤出幽灵,我索求力量。
我用我过往的一切同它们交锋、谈判,我签下契约,它们予我力量、与诅咒。
书中的幽灵在借着我的身体还魂,我亦想要它们为我所用……
在书中幽灵的审视下我的过往似乎散落成一个个碎片,一次次灵光一现,但又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结、指引,直到被以另一种方式整合起来…

好中二呀…………………
总之就是,我阅读它们靠的是我过往的经历与欲望,可过程中,它们似乎在把我带向一条截然不同的路。

1 个赞

《尼尔:机械纪元》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没玩过游戏…甚至没有看过完整剧情。

只是里面的一个点,有关外星机器人自己制造自己的敌人这一个,让我印象蛮深的。能支撑自己活下去的不是什么幸福安适、完成事业,反而是那些缺憾、创伤、还未完成的事、还未达到的完满。

倒是说不清有什么内耗…就是,我依旧不知道怎么面对自己的生命。
我从和你对话中看到的我…是个拘束的自己,虽然我确实干过些坏事,但好些是那种即使我干了大人也不觉得是我干的那种…我确实没有几次和周围完全割裂掉的时候,但可能也是因为这样,我又总是一个人。

我想要看到另一种可能吧,另一种生活方式什么的。
安静…安静的让人有些受不了。
也因为头发和父母吵,也许他们也想要接受,但做不到。我的同学可以不在意,顶多在我把头发扎起来那天对我迷之微笑一下;可他们的朋友不行,为了这事换个地方重新开始多少有些不值当,也做不到,对,做不到,不是想不想的问题,就算真的有感情又怎样,不把周围的这一切都摆弄好,只靠自己坚持,两三天可以,两三个月可能也可以,但迟早不得行,何况我想做的事里还有好多更过分的。
也想了想,就算我没有这一切,父母幻想的那些也一样做不到,结婚生子什么的,就现在这样的房价和就业,我看我是搞不定,他们就更别提了,嗯,想也没用。

我也…不想管我心理有没有什么病之类的,如果不犯病我不会是现在这样子,如果不犯病我会是一个更傻的傻逼。
黑先生曾说国家需要一次次的战争来防止堕落,我也需要一次次发病来告诉我“不是这样”。我想要安静,但安静没法安静。
我依旧不知道怎么面对自己的生命,但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