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条实践路线:工人办厂——一

通往共产主义之路——工人治厂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Rcit合作社读书会/环沪达物流项目组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开篇中说道,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这段话表述了在人类的历史中阶级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同时又是多样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

如果我们不去研究斗争的各种方式,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就不能了解其中的规律,不掌握其规律贸然行动难免会走向失败。

而阶级之间的斗争往往又是极其严酷的,一时的失败所造成的影响难以估量。

这篇文章会以列宁的怎么办中总结的几种方式进行论述,阐述其中的规律以及论证,方便于研究学习。

1 个赞

1:怎么办?阶级斗争中武力斗争是唯一手段吗?

列宁在《怎么办》中工人斗争的方式分成三种,一种是经济斗争:常见的有罢工,破坏生产,争取加班费等手段。

一种是:政治斗争既就是通过各种方式争取自己在政治的决策权。

第三种就是思想(文化)斗争,建立工人自己的斗争理论,通过书籍,电影等形式扩散到整个工人群体之中。

列宁在原文中如是说道:

德国工人以罕见的理解力利用了自己地位的有利之处,自从有工人运动以来,斗争是第一次在其所有三方面——理论方面、政治方面和经济实践方面(反抗资本家)互相配合,互相联系,有计划地进行着。德国工人运动所以强大有力和不可战胜,也正是由于这种可以说是向心的攻击。

可见这三种方式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要相互配合,相互联系,有计划的进行,才能取得斗争的胜利。

这三种斗争之间的联系又是怎么的呢?

首先:经济斗争是所有斗争中的基础,也是最初级的表现,在争取工资的上涨,加班费补偿时这些人势必会串联在一起,完成无产阶级之间的联合。

同时这一时期任何受到剥削与压迫的人都会是义务宣传员,他们可能没有学过任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但是却活跃在人群之中,通过讥讽,鞭策,揭露等各种方式向人民宣告资产阶级的无耻,朱一旦早期的视频,马云的落荒而逃,而后各个短视频中对面试套路,黑心工厂的揭发,读书会这种形式的兴起也让我们看到了在为了争取经济利益的同时,工人之间自发形成的文化理论传播。

这两种又都指向于同一个方向就是劳动法的落实,既就是工人自己在政治上的权利。

这三种斗争方式曾经在德国工人,新中国工人身上有机的结合,只是目前因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之间的剧烈程度不同而表现出了相对温和的形态,并未从非对抗性矛盾转变成对抗性矛盾,依旧在以和平谈判的形式存在。

我们在这里并未看到暴力和非暴力手段的划分,原因在于暴力或非暴力的手段仅仅只是政治斗争一部分。

正如《战争论》中所述: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

解放战争中,解放区与国统区固然在前期存在军事力量的差距,但是凭借着政治与经济的成功的得以赢得了军事上胜利,既是完成了政治上的最高胜利。

宋江在梁山虽然一度取得了军事上胜利,但是由于不善于生产的再循环,导致不得已依靠打家劫舍完成自身存续,经济崩溃带来了政治和军事上的投降。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仅有19篇文章,其中14篇通过全文或是部分强调经济工作的重要,战争部分仅有两篇。

这也说明一个问题,自身循环再发展是所有斗争中的基础,经济的破产会带来政治与文化的破产。

同样新生产关系会解放出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力带来的会是新的生产关系,得以促成政治和文化的成功。

在这里我们并非说暴力形式是不必要的,只是这种形式往往是政治,经济,文化战争压倒性结束以后,胜利者对于失败者战场的打扫,或是失败者孤注一掷的扑火自焚。

在未取得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盘之前的贸然前进,只会对整个阶级造成不必要的重创。

2:斗争方式与现实情况之间的关系。

通过上文的论述也想证明一个问题,斗争的形式是三者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但是其手段又是根据现实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列宁选择在大城市发动进攻以工人阶级为主体是因为在1917年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并且俄国的无产阶级数量占俄国总人口的70%。

而解放战争期间中国的无产阶级人数仅有200万不到,不考虑实际情况教条的照搬苏联路线对中g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所以教员才选择了联合当时的大多数群体——贫下中农组成成工农联盟,并且也在前期试图与国民政府达成和谈和平解决。

蒋介石贸然的412政变与屠杀农会的行为让全体国民站在解放区这边。

孙子兵法也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上等的军事行动是让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落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

可见,斗争的手段往往是多样的,武力是最后不得已的选择,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高形式。

在矛盾未激化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之前,大部分工人也极少愿意采取武力斗争,相反更愿意采取经济领域的和平方式来解决。

同时我们也看到自疫情以后工人在也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而采取过或是温和或是激烈的手段。

教员说过当人民不愿意行动,而贸然前进,当人民已经鼓动起来大步向前,却又畏手畏脚不敢前进的时候都是站在人民的对立面。

那我们要去研究的便就是经济斗争的几种手段。

3:工人自治是经济斗争的最高形式。

马克思说,工人阶级在反对压低工资的“这种日常斗争中只是在反对结果,而不是在反对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只是在阻挠这种下降的趋势,而不是改变这一趋势的方向;只是在用止痛剂,而不是在除病根”。

工人阶级在争取工资时的斗争,固然可以加强工人们的团结,锻炼他们的组织力与纪律性,但是他们所争取到的工资最终又会以消费生活必需品的形式返回到资本家的手里,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工人争取到的工资涨幅又会重新回到只能维持满足自身最低生活需要的水平。

唯有真正的将生产资料掌握在工人自己手中,才能真正触及资本主义的核心——雇佣制,摆脱这种不断返回贫困的局面。

我们这里所讲的生产资料并非是简单的几个机器,而是将生产的采购与销售端一起控制在自己手中,由工人自己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利润分配模式。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能使自己逐渐学会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孕育出全新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并且通过市场化兼并与理论宣传将落后生产关系排挤出市场之外,完成某个地区的支柱产业以合法身份进入议会争取政治上的胜利。

事实上当下的情况在于只要可以提供就业与gdp,一部分地区体制会自动寻求与该企业的合作。

同时由于特殊国情的存在,上层建筑已经由先辈们早已搭建完成,从宪法到劳动法,无一不是维护劳动者的权利,只是由于经济基础决定政治权利无法下达至个人。

于是就出现了一种奇观,国内之左反而是维护宪法,资本家又想拆除这些限制他们手脚的法律文件。

这种奇观就构成了无产阶级在政治上的最大优势,在这种政治优势之下,劳动者所要做的就是通过和平且合法的经济手段将资产阶级消除。

在劳动者通过自身证明了没有资本家的企业依旧可以存续,并且拥有更高生产力。

同时由于较短的工作时间,一部分劳动者有空余时间向文化领域进发。

通过文章,视频其他的艺术形式将其经营方式,理论向其他被压迫的劳动者广泛传播。

(胖东来的知名度不断走高也在表示这种经营模式,员工待遇的传播是可以正常传播。)

那些被压迫的劳动者在掌握这种生产经营后,也会被彻底发动起来向垄断资本发起剧烈攻击。

最开始完成了原始积累的厂区,便就成一个巨型堡垒,不断向其他被压迫者输送经济与理论上的炮火。

届时,资本家所能做只有在经济与政治双重失败下所带来的扑火自焚。

看到这里,即便大部分能在前文达成共识的读者也会吐槽:不可能,一个在市场经济体系下的企业必然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则,要压迫自己的工人,要去创造利润,最终堕落成小资产阶级群体。

这也就是我们强调要去参与到资本主义生产体系方能了解资本主义的逻辑,找到可以击败其的弱点。(这个参与并不是指作为工具人被使用,而是真正意义上从采购到财务到销售到人事管理的参与)

仅仅依靠书籍与资本主义教育灌输很容易产生各种误解,不自觉走向历史的对立面。

企业生产并不需要利润,现今所流行的因为发达国家占据高利润产业导致第三世界贫困化,只是资产阶级灌输给未参与企业管理,不熟悉经济发展的群众的理念,其最终只是会将所有人带入帝国主义的深渊。

这种言论跟二战之前的日本军国主义,德国法西斯主义并无区别。

只有资本家需要利润,在现代会计体系中,人工,住房,食堂,公积金等都属于成本支出,对于工人自治企业而言最好的状态就是0利润甚至适当的赤字,这才意味着达到了资金利用率最高状态。

重点标注,工人的生活水平是计入成本之中,利润与劳动者无关,仅仅只有在利润高涨的时候资本家会拿出一小块以奖赏的姿态赐给出卖劳动者利益最狠的一部分人,作为其背叛阶级的骨头,随着资本家的贪婪,这部分出卖阶级的人也会被毫不犹豫的踢出利益集团。

工人自治体系下代表的是最高的生产力利用率。

而私有制下大量的资金被资本家与其手下贪污,无法投入再生产之中,只能通过压榨工人来完成,最终会触底反弹导致工人运动破坏生产,影响企业生产效率。

公务员热再度兴起,正是劳动者开始意识到低工资高福利,终身雇佣,较短的工作时间,相互尊重的工作环境,优于长加班,低福利,随时失业的高工资模式。

原本需要漫长的政治经济学普及才能完成的教育,正在被资产阶级,以及资产阶级体系下的生产者一遍又一遍灌输给了劳动者。

在工人自治的体系中,劳动者们只需要完成一项,研究生产规律,投入市场竞争,通过自身劳动来完成原材料到成品之间的高质量生产,并且使两者之间的差价满足自身生活需要之外可以适当投入再生产即可。

即便不满足这一条件,随着工人数量和业务增长,极低的利润或者是0利润,只要在满足一定营业额情况下,银行也会根据资产评估发放贷款供给企业再生产,更不用说工人自身也可以成立工人信用合作社,向企业提供再生产资金,自身获取定期利率,甚至绕开了银行这一最基础的资本体系。

随着企业规模扩张,更多的劳动者会被纳入这一体系,一部分资金投入到工人自治食堂,在地租相对低廉的地区购置地产,随着群体劳动对于这一地区的建设带来地产升值可以作为抵押贷款获取更多的发展资金。

在生活基础满足的情况下,整体的人力成本支出

会随着企业的扩张而下降,利润空间会以难以估量速度极速上涨。

同时由于业务扩张所涉及行业门类增加,无产阶级会以一种完全合法的形式就是上下游业务供求,来达成联合,这种联合是建立在生存的利益共同体之上。

商品生产体系,信用贷款,生产规律,上下游供应链,破产待售的生产机器,破落的厂房,这些注定要埋葬资产阶级的武器早已被资产阶级准备好,只需要无产阶级团结一致拿起来向资产阶级发起进攻便就可以获得最终的胜利。

4:放弃对经济生产控制权所带来的后果——可以看到但永远不会到来的共产主义。

上文中所描述了工人自治的要素,那么也会有人问万一失败了呢?

这种失败又能怎么样呢?

无产阶级本就一无所有,这种失败最终只是会倒退会原本争取利益的形式。

但是他所退回去的形式并不会给劳动者带来是想要的尊严,更好的生活,更短的劳动时间。

韩国在劳总的协助下确实取得了工资收入上涨,但是其贫富差距,职场霸凌,自杀率,生育率和第三世界并无区别,如果说第三世界的人民是资本家的奴隶,那么在劳总下的劳动人民也只是穿了绫罗绸缎的奴隶罢了。

韩国工人依旧团结一致一遍又一遍踹着资本财阀的大门,共产主义仿佛出现在了天边,但是迟迟也没有出现过。

一方面是因为是其在国家建设期间劳动者从未掌握过生产机器,当他们组织起来的时候面对一个控制全国民的垄断机器时已经无所适从,财阀成为了无法被打倒但是却又始终压迫劳动者的存在。

因为掌握韩国国民生存的这台机器——三星企业的操作指南掌握在大型财阀手中,即便劳动者打倒财阀,其所得到也只是一堆废铁,这台机器的采购,销售,人事,财务供应链依旧掌握在大资本财团手中。

同样的在没有经历过大型企业管理,政治斗争的洗礼下,工人又怎么能取得政治上的成功呢?

即便上层建筑给于了劳动者某种自由与民主,他们又从未学习过该如何使用这种武器,最终只能通过选取代言人为自己发言或者是被某些集团收买取代其在政治上的地位。

其所能做的也只能等待,以最终破而后立的形式完成蜕变。

我们也能看到这台庞大机器在国内正在形成,从衣食住行,交流工作已经逐渐无法绕开某些企业,国有体制下,劳动者是占据着政治上的上风与正确,而私营企业通过过去几十年的教育灌输已经获取了政治的胜利。

但是所幸运的是我们有足够的缓冲地带,曾经被遗忘的三四线乡镇在失业潮下会吸纳无数的资本主义体系下工作过的劳动力。

低廉的地租。

基层zf对于发展的渴望。

公务员热潮下落榜却又在考试过程中强制性学习马哲的小镇做题家。

几乎没有劳动保证的就业环境。

大批挣扎在生存边缘的劳动者。

这些东西终将会在某一天汇聚起来,成为一片汪洋,带动愿意或者不愿意前进的人民一起向前。

不必于绝望,历史告诉过我们,最终胜利的依旧是劳动人民。

只是这个过程的长与短,曲与折,是以和平或者是以战争,胜利果实是否会被窃取掌握在每一个人的手中。

正如国际歌中所讲。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也唯有团结一致到明天才能取得最终胜利。